多數(shù)還在吃老本 索尼第一方游戲工作室現(xiàn)狀盤點
- 來源:網(wǎng)易游戲
- 作者:skylark
- 編輯:豆角
SCE本德工作室(Bend Studio)
Bend工作室成立于1994年,其前身是Eidetic公司,因《虹吸戰(zhàn)士》而被索尼看中,之后于2001年被索尼正式收購。PS2時代他們繼續(xù)為索尼開發(fā)《虹吸戰(zhàn)士》系列作品,2006年之后開始轉入掌機方面的研發(fā)工作,PSV上的兩款《神秘海域》游戲就是他們負責的。
PS4亮相之際,Bend工作室承諾過它們會帶來一款新作,也是多年后首次重心回到家用機上,不過目前仍沒有任何詳情透露。
SCE福斯特城工作室(Foster City Studio)
Foster工作室成立于1998年,長期為索尼游戲擔任支援工作,《虹吸戰(zhàn)士》、《杰克與達斯特》、《狡狐大冒險》、《神秘海域》等作品都有它們的參與,2013年他們首次和獨立游戲工作室Dynamighty合作推出新作《反擊間諜》(CounterSpy),目前尚未有新作計劃。
SCE圣迭戈工作室(San Diego Studio)
San Diego工作室成立于2001年,同樣是索尼單獨成立的游戲工作室之一,長期在體育游戲方面建樹良多,如《美國職業(yè)棒球大聯(lián)盟》(MLB)系列。PS4時代,他們連續(xù)公布了三款免費游戲新作計劃,分別為《死亡畫風》(Drawn to Death)、《Kill Strain》和《Guns Up!》,預計都會在2015年上市。
Sucker Punch Productions
1997年成立的Sucker Punch出道作品原本是N64上的一款游戲,不過在為PS2開發(fā)《狡狐大冒險》后,他們逐漸和索尼拉近關系,PS3時代它們帶來了《惡名昭彰》系列,在2011年因為財政問題,他們終于被索尼游戲收購成為旗下的第一方游戲工作室,也讓索尼游戲在華盛頓地區(qū)有了根據(jù)地。
SCE倫敦工作室(SCE London Studio)
倫敦工作室的前身Psygnosis成立于1993年,同樣是索尼游戲起步階段最老資格的工作室之一。之后他們分別誕生出了利物浦工作室和倫敦工作室,最早作品有《反重力賽車》(Wipeout)系列,之后又在PS2上推出了首款使用體感周邊EyeToy的音樂休閑游戲《歌星》(SingStar)以及其他系列游戲,為索尼游戲在歐洲,尤其是英國地區(qū)的品牌經(jīng)營立下了汗馬功勞。
隨著利物浦工作室在2010年關閉,倫敦工作室承載起了更多重任,PS4時代他們的主要目標仍是體感游戲,《歌星》系列預計會推出新作,另外隨著索尼宣布進軍虛擬現(xiàn)實領域,倫敦工作室同樣是這方面的主力,目前他們也正在為“夢神計劃”的頭盔開發(fā)對應游戲。
進化工作室(Evolution Studios)
Evolution工作室成立于1999年,其創(chuàng)始人分別來自當時在業(yè)內頗有影響力的Digital Image Design和Psygnosis,真正讓他們成名的是為PS3制作的第一款游戲《機車風暴》,取得成功后2007年他們正式加入了索尼全球工作室的陣營,不過現(xiàn)在其主要創(chuàng)始人都已另謀發(fā)展。
PS4公布伊始,Evolution的《駕駛俱樂部》本是最早亮相的游戲之一,但隨后多次跳票,最終發(fā)售后又因為一系列問題破壞了游戲體驗,導致這款游戲沒能達到預期目標。索尼目前宣布將對該工作室進行結構調整,Evolution Studios未來一段時間很可能將從游戲開發(fā)商過渡為運營商,負責《駕駛俱樂部》的后續(xù)運營工作,新作計劃恐怕會遙遙無期。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