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地1》英軍槍械發(fā)展史 逼真還原的史詩戰(zhàn)場
- 來源:零點十三
- 作者:被強煎的yu
- 編輯:ChunTian
標準的MK II只生產到1881年,過渡性質很濃,但是這一型號卻參加了英國殖民戰(zhàn)爭中三場最為主要的戰(zhàn)役,第二次英阿戰(zhàn)爭,第一次布爾戰(zhàn)爭,祖魯戰(zhàn)爭,它幾乎成為了馬蒂尼亨利步槍的形象代表。
MK II步槍誕生后5個月MK I騎兵卡賓槍也得到批準,待擊指示器體積縮小,很多部件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在它的基礎上恩菲爾德兵工廠設計出了MK III馬蒂尼亨利步槍。
MK I騎兵卡賓型正式編號'IC1’,也就是'As Arms Interchangeable, Carbine Breech loading Rifled, with cleaning rod Martini Henry Mk1.’ 媽的 怎么這么長
炮兵/駐屯卡賓槍基于騎兵卡賓槍的設計,唯一的改良是刺刀座,用以加裝殺傷力更大的刺刀。該槍于1879年7月批準生產。
短短4年的裝備生涯,盡管MK II幾乎承擔了歷史上馬蒂尼亨利所能擁有的一切榮辱,但它的裝備時間卻是馬蒂尼亨利四種型號中倒數(shù)第二短的,而接下來的MK III型馬蒂尼亨利卻是裝備時間最長的型號。
MK III的機匣板,與IC1卡賓槍相同的是水滴形待擊指示器縮小,我們會看到制造日期下方的編號III,而編號III的下方還有一個阿拉伯數(shù)字'1’,這是為了區(qū)分新舊型號所做的標記,標有1的MKIII馬蒂尼亨利步槍裝備一線部隊,而標有'2’或者沒有標記1的舊式MK I或MK II步槍則作為二線裝備下放到民兵預備役或者軍事院校。
MK III的前護木由固定鉤直接固定在機匣上,而不是以往的銷釘相互連接,前護木上很少嵌有金屬零件(但不是一定沒有)
幾乎所有的MK II與MK I機匣前方都有連接用的銷釘,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相對之前的版本,MK III的機匣更寬一些,這是為了改進零件連接,使動作更為流暢。
此外,MK III強化了擊針(直徑增加了0.002英寸,相當于0.05毫米),修正了表尺...因為相關測試發(fā)現(xiàn),亨利膛線作用下的步槍子彈在600碼外會產生微小的自然偏轉。
約1881年MK II步槍停產后,1882年3月馬蒂尼亨利MK III正式入役...不過湊巧的是馬蒂尼亨利的重頭戲祖魯戰(zhàn)爭與英阿戰(zhàn)爭早已結束,MK III多少有些壯士生不逢時...從1882年到1888年,共有約23萬支MK III被生產出來,MK III主要參與了一些規(guī)模不大殖民擴張與殖民地武裝沖突。

19世紀最后20年,近代武器技術再次出現(xiàn)了質的飛躍,彈倉彈匣無煙火藥旋轉后拉槍機相繼出現(xiàn),在歷史上沒什么存在感馬蒂尼亨利MKIII剛出頭沒多久就遇到了老朋友——落伍。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