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國與日本戰(zhàn)國名人名事之五大配對第二章
- 來源:3DM文學組-陸夫人
- 作者:半神巫妖
- 編輯:ChunTian
五:織田信長真的像曹操么?
首先這兩個人會湊到一起可不是光榮搗的鬼,如果有喜歡日本歷史文學的話自然會了解一位叫做山岡莊八(已故)的作家,他的幾部描寫日本戰(zhàn)國的人物作品對日本影響頗深。而他的《織田信長:菊與刀》在中國宣傳的時候所用的噱頭就是“日本之曹操”;日本還有一位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已故)也著過《曹操》一書,并且在里面也常提及織田信長與曹操的相似性。
這兩個人從性格到處事,乃至境遇和經(jīng)歷的事件看起來都是那么的相似。在這種情況下,他倆的共同點自然是不勝枚舉。所以坊間的文章自然以他倆有多少多少共同點為題寫了一年又一年。在這種大勢之下,又能有多大的不同點呢?
挖不出來的話,我也不會那他這兩位當重頭戲了。
其一,奸雄和布武的區(qū)別:在對待天子/天皇的問題上,曹操做的比信長要柔和并且高桿許多。俗語說的好,事出要有因,憑借自己的實力吞天下怎么會沒人攔著你。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挾天子以令諸侯)讓自己打的幾場重要戰(zhàn)役都有十足的借口。
如果曹操熬到了最后,廢不廢掉天子我們自然不清楚,但是那時候可就無人能與己爭鋒了,可見在群雄割據(jù)的亂世垂簾聽政是生存法則中的上上策。
反觀信長,為什么信長會鬧出2次包圍網(wǎng),槍打出頭鳥這個道理國內(nèi)外都是共同的,天皇由征夷大將軍垂簾,如果你垂簾了大將軍不就等于間接控制了天皇,治罰綸旨(和奉天子那個一個路子)后再進行討伐自然就有了名號。
可首先信長他不屑于討好足利義昭,并且削弱其權(quán)利并且屢次不給其面子,后來正親町天皇要給他征夷大將軍他都不要,只當了一個右大臣(嗯,就是秀賴和家康都干過的官職),一面要求正親町天皇給他攻打其他大名的借口,一面卻想擁立他的兒子誠仁天皇上位,這讓天皇的面子極度地掛不住,所以盛傳天皇懷疑信長可能會取代他的位置也就不是空穴來風了。
一個想取代天皇的人必須要除掉,光秀保皇論的間接促成人自然是信長自己。
英杰傳系列,4是信長傳,5就是曹操傳,光榮想把他倆往一起湊不是一天兩天了。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