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x 360的十一年:定義微軟游戲界地位的主機
-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 作者:newtype2001
- 編輯:newtype2001
與此同時,微軟對每一個游戲廠商都發(fā)出了邀請,包括PS2游戲的開發(fā)商。第一個拿走微軟支票的的就是《俠盜獵車手》的開發(fā)商Rockstar,換來的是在Xbox和PlayStation上同時發(fā)布第四代作品,但為Xbox 360提供獨占的可下載內(nèi)容。這只是被微軟拿下的眾多開發(fā)商中的一個。《鐵拳》(Tekken)、《最終幻想》(Final Fantasy)、《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皇牌空戰(zhàn)》(Ace Combat)、《吉他英雄》(Guitar Hero)……任何一款曾經(jīng)在PS2上發(fā)售的游戲,在Xbox 360上都可以找到,并且每一款游戲都能讓你多認識幾位玩友,多看幾條通欄廣告,多幾項新的成就需要達成。
Xbox 360初創(chuàng)時期的頂峰在2007年來到。在PS3終于登陸歐洲的這一年,微軟找到了治療“死亡三紅”這一絕癥的良藥,花了十億美元擺脫了所有這些令人質(zhì)疑Xbox 360可靠性的困擾。同樣是在這一年,微軟對第三方獨占作品的投入收到了回報,為Xbox 360帶來了一個史無前例,并且至今后無來者的作品支持陣容。這輝煌的一年從《失落的星球》(Lost Planet)開始,后續(xù)跟上的還有《除暴戰(zhàn)警》(Crackdown)、《生化奇兵》(Bioshock)、《極限競速2》(Forza 2)、《光環(huán)3》(Halo 3)以及《質(zhì)量效應》(Mass Effect),還有像《失落的奧德賽》(Lost Odyssey)和《卡坦島》(Catan)這樣至今仍令人感到詭異的作品支持?!妒姑賳?:現(xiàn)代戰(zhàn)爭》令人陶醉的多人游戲Beta測試只在Xbox 360上開展,而即便是像Valve的《橙盒》(Orange Box)這樣在多個平臺上共同發(fā)布的作品,在Xbox上的運行效果也優(yōu)于PlayStation,這都是因為索尼選了一個麻煩的處理器。
就單純的游戲主機而言,Xbox 360在2007年的巔峰就是其終生的最高成就,在那之后就再也沒能接近過這樣的高點。高清時代的來臨一舉將所有第三方獨占都消滅干凈了,因為開發(fā)與市場成本太高,讓一部作品只在一個平臺上發(fā)售只會讓開發(fā)公司的財政入不敷出。更何況,即便是多平臺發(fā)售,也依然無法拯救Midway和THQ這樣的游戲公司。剩下的獨占作品就只有像《心靈殺手》(Alan Wake)、《非凡戰(zhàn)士》(Too Human)以及《分裂細胞:斷罪》(Splinter Cell: Conviction)這樣要么古怪要么蟄伏已久的作品,隨著那些每年固定發(fā)售一部作品的百萬級大系列的崛起,就連這樣的作品也漸漸消失了。
2008年的情況則不一樣。對Xbox 360而言這是另一個豐收年。《俠盜獵車手4》終于登陸了下一代平臺,之后還有《鏡之邊緣》(Mirror's Edge)、《死亡空間》(Dead Space)、《輻射3》(Fallout 3)以及《搖滾樂團》(Rock Band),所有這些作品讓盒裝游戲在這一年達到了全盛時期。第一次的夏季Live Arcade帶來了《時空幻境》(Braid)、《城堡破壞者》(Castle Crashers)以及《幾何戰(zhàn)爭2》(Geometry Wars 2),微軟還推出了Xbox Live社區(qū)游戲,這項革命性的創(chuàng)舉讓獨立游戲制造商首次得以進入到封閉主機的市場中。
同樣在這個時期,Xbox開始接納休閑游戲。當年E3大展的話題之一就是《最終幻想》登陸Xbox,但當年最讓人驚掉下巴的則是看唐·馬特里克(Don Mattrick)等一眾微軟高管在攝像頭游戲《你在電影里》(You're in the Movies)搞怪。
Xbox 360第二個時期則是在虛擬形象Avatar與健身指導式游戲和馬可斯·菲尼克斯(Marcus Fenix)以及《使命召喚》失憶的主角同場亮相的情況下開啟的。雖然有一些原先PS2主機的玩家不太喜歡,但是,微軟認為這樣可以兩面兼顧。在E3大展開幕的時候,《使命召喚》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但是當E3結(jié)束的時候,人們談論的是《最終幻想》、《鐵拳》以及《戰(zhàn)爭機器》。
最重要的是,它為后來Xbox One的狂妄自大埋下了伏筆。Avatar虛擬形象的最大矛盾在于它是專為那些喜歡Wii主機游戲的祖母輩所構(gòu)建的系統(tǒng),但卻深受那些“核心”玩家的喜愛,也正是這些玩家,在微軟之后想要從數(shù)字平臺撤退的時候舉起了反對的大旗。人們樂衷于給自己的虛擬角色購買《戰(zhàn)爭機器》主題的裝扮。結(jié)果就是,即便到今天,他們?nèi)匀粫贏vatar商店中消費,微軟也不得不在試圖從Xbox One中刪除這個系統(tǒng)后,又重新將Avatar系統(tǒng)增加回來。
Xbox 360成為一臺普羅大眾都適用的娛樂設備是在2009年的E3大展?,F(xiàn)在的Xbox 360上已經(jīng)有Facebook、Twitter以及Last.fm的專屬應用程序,第三方游戲卡槽變成了披頭士搖滾樂隊的專輯封面。這是一次真正的轉(zhuǎn)變,忘掉體感控制手柄,因為你自己就能發(fā)揮控制手柄的功能,這臺機器不再只能用來玩一些明顯從Wii主機上派生而來的運動游戲,而是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與虛擬的小朋友們進行互動。
當然,我們都知道最終的結(jié)局是什么,但是在剛剛推出的當時,這些都十分令人興奮,推出后第一個圣誕節(jié)期間巨大的銷量就足以證明這點。雖然結(jié)局不如我們所想象的那樣光明,但2011年仍然是值得紀念的一年。最初的承諾是《星際迷航 》(Star Trek)的全息甲板,再配上《星球大戰(zhàn)》,但最后得到的卻是《Kinect星球大戰(zhàn)》,這是一個支持新設備各種功能的小游戲合集。當然,還是有一些相當有誠意的Kinect游戲,Harmonix、Rare以及Double Fine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奇跡,但是Kinect的精確度太低,需要的空間也太大,并且很快就被一群沒能在Wii主機上發(fā)售的半成品軟件給淹沒了。
Kinect初登場時驚艷了不少人,但是光芒很快就黯淡了下來,微軟也靜悄悄地將它的重心轉(zhuǎn)移到了Xbox One上,紫色紙盒包裝的Kinect悄無聲息地從商店中消失了,速度一點都不亞于當初登場的時候,而Xbox 360也最終進入到了自己晚年時期。Wii已經(jīng)退休了,iPhone——更確切地說是iTunes商店——成為了它的新對手,競爭內(nèi)容也變成了聯(lián)網(wǎng)娛樂體驗。
按照最初的計劃,Xbox 360或許可以像PS2一樣,享受一個漫長卻仍然有收益的退休時光,但是現(xiàn)在的情況與當年已大不相同。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如今霸占了臥室,而微軟為Xbox One增加向后兼容的功能雖然是個很好的決定,但同時也意味著Xbox 360平臺上龐大的軟件資源已經(jīng)不再需要這臺主機的支持。在生存了接近11年之后,那個發(fā)光的綠色圓環(huán)也開始暗了下來。就產(chǎn)業(yè)的層面來說,Xbox 360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游戲主機的認知,它存活如此長的時間,為人們提供了如此多的內(nèi)容,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再見,Xbox 360!我們永遠懷念你!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