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iPhone的心理分析:只是想與眾不同
- 來源:未知
- 作者:newtype2001
- 編輯:newtype2001
近日,美國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發(fā)布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iPhone在中國智能手機的市場占有率下降到33%,相比第二季度的38%下降了5個百分點。這是iPhone自發(fā)布以來中國市場份額的首次下降。
去年蘋果在新加坡的移動設備市場份額急劇下滑:從2012年72%的峰值,驟降至本月的50%;而安卓系統(tǒng)則從去年同期的20%增至本月的43%。香港的iOS份額約為30%,低于一年前的45%,安卓則接近三分之二。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引領下,其他關鍵的亞洲市場也在陸續(xù)跟進這一趨勢。
iPhone在中國的普及有一個過程:剛發(fā)布之時,iPhone并沒有進入大陸市場。手握一部iPhone成為高富帥的象征。后來iPhone在中國大行其道,一度成為高端、時尚的代名詞。再后來,iPhone漸成街機,地鐵、公交上隨處可見。
這種普及過程也反應了大眾消費觀念的一個變化。一開始很多人并不認為花四五千塊錢買一個手機值得;后來,社會心理逐漸將iPhone與個人身份和社會地位聯(lián)系起來,買iPhone的人越來越多。
人們通常會通過他人的消費行為來判斷一個人的社會身份。除了穿著打扮、日常休閑活動,手機也成為人們社會身份的代表。相對其他手機,iPhone價格較高,;年輕人青睞iPhone,除了能夠享受這款具有顛覆意義手機所帶來的流暢體驗,還可以向大家表明自己的品位。
這樣的產(chǎn)品能給人們不安全的內(nèi)心提供一個“保護罩”,增加自我身份的認同,也讓他人通過附著在手機上的概念來認同自己。當人們的社會身份信息未完全成形,或者對自己的認可不夠的時候,使用消費信息來對自我進行界定就特別重要。
符號自我完成理論(symbolic self-completion theory)認為,自我概念不完整的人會通過展示與身份有關的符號來完善自我概念。例如,年輕人就可能通過使用iPhone來顯示他們正處在上升期的社會地位等。
同時,集體主義文化的中國人奉行的中庸之道和“面子”心理,也有可能導致消費活動中的隨大流現(xiàn)象。
近一年來,隨著三星手機發(fā)力,更多高端用戶開始投向安卓系統(tǒng),三星Galaxy S3和Note成為年輕人新的選擇。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蘋果已然大眾化,附著在iPhone之上的光環(huán)逐漸褪去。iPhone由當初的“高富帥”到如今的“泯然眾人”,已慢慢失去其符號意義。另一方面,年輕人購買產(chǎn)品的獨特性需要也使其做出新的選擇。
人們購買一件商品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多重需要,如功利需要、歸屬感的需要、權利的需要、獨特性需要。獨特性需要強的人注重表達自己的個性,他們會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宣示自己的獨一無二。那些聽小眾音樂,穿標新立異的服裝,搶先把新進潮品納入囊中的人,無不暴露著自己的"出彩"欲望。
難怪越來越多的人拋棄“iPhone”了,他們需要通過自己的購買行為來表達自己的獨立與個性。當iPhone成為大眾產(chǎn)品,能滿足他們獨特性需要的就是其他品牌和系統(tǒng)的手機了。這時,年輕人的“叛變”就屬正常了。
你身邊的人獨特性強嗎,不久將來可能叛變iphone嗎?若有小孩,瞅瞅名字,你心里可能就有底了。
一項研究對美國1880到2007年出生的嬰兒的名字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相同的越來越少。中國一項正在進行的研究,分析了1950-1990年出生的人的名字,重名的也越來越少。父母在給孩子起名時會考慮眾多因素,以前人們會起一個大眾化的名字,很多名字都具有時代特色。越到后來,重名的人越少,父母們的獨立性在增長,連孩子的名字都要“鶴立雞群”下。
更有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獨特性強弱和自己名字的新穎性同樣有很大關系,許是父母的獨特性會影響到孩子,還可能名字會反過來一年年一點點影響人對自己的覺知。那么,你消費的種種會反過來影響你是誰嗎?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