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懂嗎? 揭秘4大終于被破譯的世界級密碼
- 來源:驅動之家
- 作者:kellerman123
- 編輯:ChunTian
很多時候,一個設計精巧的密碼就像數(shù)學難題一樣,許許多多難以破解的密碼讓人青絲泛白,至今仍未見天日。不過,也有一些密碼中的幸運兒,最終仍然迎來了真相大白的那天。
秘密組織的手抄本密碼
這份超過 75000 個字母的手抄加密文件名叫 “Copiale cipher”。它被認為是在 18 世紀下半葉出現(xiàn)在德國的,其創(chuàng)造者是一個類似共濟會的秘密組織,因此這份密碼被認為含有關于思想史與秘密組織的重要信息。但在南加州大學的計算機專家凱文 •奈特(Kevin Knight)的幫助下,這個密碼被成功破譯。凱文•奈特是破譯小組中的一員,他本是一位計算機翻譯方面的行家,但是這次破譯密碼意外地用上了他的專長。
整個密碼文件中包含了3 種字符:羅馬字母、希臘字母和看似雜亂的抽象符號。破譯小組首先將密碼文件轉換成為計算機可識別的信息,然后嘗試借助計算機的枚舉能力來破解它。他們使用了類似谷歌翻譯中的統(tǒng)計翻譯技術,即把密碼看做是一門外語,然后嘗試尋找合適的規(guī)則轉換成德語。
一開始,他們將羅馬字母和希臘字母單獨提取出來,但計算機無法破譯。后來他們忽然意識到,羅馬字母和希臘字母在這份詭異的文件中可能只是起到了空格的作用,真正包含了信息的是那些抽象符號。沿著這個思路終于他們破譯出了第一個詞:“入會儀式”,緊接著又發(fā)現(xiàn)了“秘密條約”。最終,在2011年4月,這個沉睡百年的密碼被成功破譯。
達芬奇密碼侵權案中的密碼
2003年,丹布朗的小說《達芬奇密碼》火爆全球。但是“槍打出頭鳥”,這本火熱而又挑戰(zhàn)禁忌的小說一出來就遭到非議頗多,有人認為內容涉嫌抄襲《圣血和圣杯》,最后鬧到對簿公堂。在2006年,倫敦的法庭宣布對《達芬奇密碼》抄襲的檢控不成立,而富有娛樂精神的法官彼得•史密斯(Peter Smithy)在最后長達 71 頁的裁決書中悄悄地嵌入了一段密文:s m i t h y c o d e J a e i e x t o s t g p s a c g r e a m q w f k a d p m q z v
有趣的是,這段密文的解密過程與《達芬奇密碼》的第一個密碼有關,都涉及到了斐波那契數(shù)列表示的字母輪換。而且大法官為了增加難度,故意對密文進行了改寫:
密文中的第二個t其實應該是h
最后一個字母沒有被譯成密碼
解密時,一些字母要按照反方向進行置換
倫敦的法律分析師丹尼爾•坦奇(Daniel Tench)首先發(fā)現(xiàn)了這段密文,緊隨其后泰晤士報也報道了這段信息,還把那份裁決書發(fā)到網上,開放論壇給蜂擁而至的解碼者,一時間在全球掀起了一股解謎風潮。丹尼爾•坦奇最后成為了第一個破解密碼的人,因為史密斯法官在與他交流的幾封郵件中透露了許多的解密提示。這也導致眾多解密愛好者們紛紛表示法官的 “劇透”嚴重影響了大家享受這次解密的樂趣。
這段密碼的明文是:Smithy Code Jakie Fisher who are you Dreadnought
法官后來解釋說,他自己是Fisher的粉絲很多年了。海軍上將Admiral John “Jackie” Fisher被認為是皇家海軍歷史上的第二號重要人物,他革新海洋軍事作戰(zhàn)方式,引入了第一艘現(xiàn)代戰(zhàn)艦“大無畏”號(HMS Dreadnought)。史密斯花了大概40分鐘將這個密碼編入裁決書里純粹是逗自己玩兒的,從沒想到有人居然會注意到。這也給這樁侵權訴訟增添了一個可愛的花絮。
愛倫•坡的密碼挑戰(zhàn)
愛倫•坡被認為是現(xiàn)在推理小說的鼻祖。他本人也對密碼十分熱衷,常常在自己的詩歌或者散文中隱秘地嵌入一些密碼。除了在他的小說《金甲蟲》中設置眾多的密碼對讀者的智力進行折磨外,愛倫•坡還在一本流行雜志上公然向所有讀者挑戰(zhàn):邀請大家設計密碼考驗他。他也確實是一名專家,據(jù)說陸陸續(xù)續(xù)地解開了上百個讀者寄來的密碼。
在此期間,有一位名叫Mr. W. B. Tyler的讀者寫了兩個密碼寄給愛倫坡。這兩個密碼不但沒有得到解答,反而還被直接被刊登到了雜志上。這是愛倫坡唯一公開的未解之謎。一時間眾說紛紜,更有甚者大膽猜測Tyler實際上就是他的筆名。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